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会使机器从更人性化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编者按:在解决和数学或物理相关的问题时,技术能够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在解决涉及到以人为中心的问题时,技术的可发挥余地就变得很小。在Ultimate Software的高级策略总监Armen Berjikly看来,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进步会帮助技术更好的识别出人类的情感与同情心,从而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文章发表在VentureBeat,由36氪编译。
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科技似乎正承载着一项雄心勃勃的使命——解决人类最迫切的问题。
在某些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可再生能源、疾病预防和灾后重建等领域,我们已经有了巨大的突破。但是,当涉及到应对以人为中心的挑战时——比如员工多样性、无意识偏见、员工和客户满意度——技术能发挥的余地就很少。
这是因为,像喷气推进或GPS这样的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数学和物理相关的,这也是计算机(和程序员)擅长的地方。但解决员工参与这样的人事问题通常需要同理心,而这是出了名的难以捉摸。人类是情绪化的动物,尤其是在做决定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先有一种感觉,然后运用逻辑来帮助证明我们的情绪反应,***,我们采取行动。因此,任何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定,而不考虑情感因素的尝试,几乎都注定会失败。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进展,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我们终于有了能理解人类情感复杂性和利用其力量的技术工具。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如何设计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会从更人性化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为差异而编程
语言是极其复杂的。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某个人经历或环境中出现的细微差别,就会对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产生影响。方言,性别,地点,甚至季节都可以改变我们用来表达想法的词语。
人们很善于发现这些细微的差别。然而,对于计算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达到接近人类的理解水平,它们需要一套庞大而丰富的语言训练数据,涵盖了人口统计学、经历和背景等各不相同的无数个案例。
要想知道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只需要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对于一个智能手机进行评论时,加州的一个青少年使用的词语是“lit”(意思是“兴奋”),但在马萨诸塞州一个老年人的评论中可能是“屏幕亮度”的意思。
字里行间的阅读
这是***次,我们能够教会计算机不仅理解人们所说的基本知识——通过识别单词或查找特定的短语,还能“读懂字里行间”,理解我们话语背后的真正意图和含义。当然,这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其作为一种同理心的功能。
常见的“满意度调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体现出了技术在解决人们的感觉问题时的局限性。从原则上讲,它是一种了解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感受的有力工具。但在实践中,它是笨拙的、不准确的、早就应该重新制作了。
考虑一下在大多数商店收据上的调查提示:“请为你的体验从1到10打分,并谈谈原因。”相比之下,一个人在面对同样的情景时,可能只需问一句“你觉得体验怎么样?”然后从回答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整体的语境中推断出“分数”。虽然人们不需要给出明确的评级,但机器可以做到。
照照镜子
除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NLP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语言是了解我们思想和情感的最详尽的窗口。当技术能够开始理解我们(而不是它想要我们成为什么样子)时,它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发现如何***地成长和改进。
看看可怕的绩效评估和各种各样的偏见吧。当你在工作环境中询问人们是否会有偏见,他们一般会下意识极力否认。然而,对绩效评估的研究显示了普遍的、无意识的偏见。
来自我的团队的分析表明,当男性评价其他男性时,他们压倒性地使用了被动式的语言(“他们可以更积极主动”)。然而,当这些男性对女性进行评价时,他们经常使用相互指责的语言(“你应该注意细节”)。通过数据驱动的技术,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许多人在无意识情况下隐藏的偏见。幸运的是,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走上纠正这种偏见的道路,让它们引起我们的注意。
要解决世界上***挑战性的“人的问题”,无论是通过开发更好的产品,还是在工作场所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更公平,我们都需要技术来展现同理心。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更多资讯推荐
- 扎克伯格45分钟深度采访:透露下个十年VR和脑机接口野心
-
Facebook 创始人兼 CEO 扎克伯格在最新接受的专访中,贡献了他迄今为止有关 AR/VR 最深入的策略分析、行业洞察和见解。
李水青 · 2021-03-10 09:21:05
- 美国科学家用冰造了辆机器车,自己的轮子自己修,要上火星赴南极!
-
在去年 10 月召开的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领域国际旗舰会议 2020 年 IEEE/RSJ 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IROS 2020)上,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被收录,这一论文题为 Robots Made From Ice: An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冰制机器人:制造技术分析)。
付静 · 2021-01-13 10:19:19
- 首个双手控制脑机接口:开颅手术10小时植入6个电极,瘫痪人士用意念吃蛋糕
-
Buz Chmielewski 借助科技的力量,用意识同时控制了两条机械臂,这在医学上还是首次。
付静 · 2021-01-06 09:19:52
- 提升黑科技续航!借助太阳能电池,这款电子皮肤可用于脑机接口、电动汽车
-
电子皮肤发展至今,其厚度、响应速度等性能不断提升,但作为移动电子设备,电子皮肤的续航问题也是一大关键。
付静 · 2020-12-23 09:19:58
- 盘点人工智能2020:AI注智时代
-
2020年是人工智能(AI)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全球开展了一场科技战“疫”。其中,AI大展身手,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服务等领域快速响应,从“云端”落地,验证了其对社会的真正价值,开始了与产业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进入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阶段。
蒋雅丽 · 2020-12-16 11:26:00
- 人脸识别刚要普及,怎么就被禁用了?
-
人脸识别大家都不陌生了,从 iPhone 上面的 Face ID 再到支付宝刷脸支付,这个曾经只有在科幻电影上面才能见到的技术逐渐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
世超 · 2020-12-15 09:59:30
- AI会算命分析面相?你可别交“智商税”
-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对未知,人是好奇的,更何况这未知还是与自身相关的,于是算命这一行由此诞生。
佚名 · 2020-12-11 12:35:00
- 突破AI和机器理解的界限,牛津博士论文学习重建和分割3D物体
-
让机器拥有像人类一样感知 3D 物体和环境的能力,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Bo Yang · 2020-11-25 2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