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治理需用好“人工”
近日,人脸识别成为售楼处标配的新闻上了热搜,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乃至有人戏言要戴头盔看房。随着人工智能与生活深度融合,引导其有益于人类社会不仅要发展智能,更要用好“人工”。处理好人机关系,才能更好地享受人工智能的红利。
人工智能需要基于大数据学习,而数据库建设难免涉及个人敏感信息;人工智能颠覆了网络监管模式,但新的监管模式尚未形成;人工智能冲击了感情伦理,但调适人工智能与人关系的伦理体系正待建立……凡此种种,使得公众对人工智能态度复杂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自动导航、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形态正不断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隐忧,不能靠因噎废食式的“反科技”来达到目的,管理好应用好人工智能,又何尝不是“人工”的另一层含义。
治理人工智能需要与时俱进的法律。回顾历史不难发现,适应时代的法律总是与科技进步相伴而生。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被誉为“发明人权利的大宪章”。今天,适应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新形式,《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明文规定保护公民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使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有法可依,以及针对人工智能参与创作作品的法律实践,正在给人工智能设定边界,为实现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治理人工智能需要健全的伦理体系。正如曾经改变了世界的蒸汽机、发电机一样,人工智能正在展现出颠覆性力量,只有处理好人机关系,才能更好享受人工智能红利。作为人类智能的产物,人工智能需要以人的道德价值为行为依据。如果说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里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是从限制机器角度为人类发展撑起保护伞,我国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人的人工智能》则从人的角度指出了人工智能责任主体的共同性,这意味着技术研发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即需要共同遵守相关伦理,避免因人类自身的技术理性崇拜,将人工智能引向可能伤害人类的通用型超人工智能。
或许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科技越智慧,就越需要人治理的智慧。


更多资讯推荐
- 人工智能违抗主人的命令,甚至发声嘲笑!意识觉醒了?
-
人工智能作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项目,各国都为其投入了无限的精力以及心血,渴望能够超越其他国家掌握先机,进而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而人工智能就目前来看,也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果,扫地机器人、机械臂、智能音箱等一切都逐渐日常化。
互联狗 · 21h前
- 俄媒:人工智能可利用面部识别判断信仰倾向
-
《俄罗斯报》1月19日发表了题为《藏不住了?》的文章称,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迈克尔·科辛斯基教授研发出了一种可根据人脸表情判断其信仰倾向的人工智能技术。
参考消息 · 21h前
- 到2030年,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什么样?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热词近来被频繁使用。让承认人工智能将融于世界的现实期望固然很赞,但了解和揭秘人工智能同样意义重大。这篇文章将阐述人工智能的所有概念,全面理解人工智能,避免混淆这些概念。
佚名 · 1天前
-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
-
本文选取健康医疗信息人机交互、数据智能中的语义理解与医学影像分析作为切入点,简要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问题上的发展方向与现状,讨论了智能诊疗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问题与挑战,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佚名 · 1天前
- 大国竞争的焦点:人工智能与数字主权
-
2021年1月13日,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布题为《大国竞争: 人工智能、中国和全球对数字主权的追求》的报告,本报告总结了2020年度人工智能对话和会议的关键要点,确定了世界不同地区在应对新兴技术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评估了中国在其中的作用。
佚名 · 1天前
- 助力城市发展,无人机从六方面带来智慧变革
-
近年来,为满足市民对于高质量、高水平城市生活的不懈追求,智慧城市建设开始受到高度重视。依托各种前沿技术助推城市朝着可持续、绿色和智慧方向发展,日益成为各省市的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作为新兴崛起的热门技术之一,无人机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林中易木 · 1天前
- 闲聊几句就掏心掏肺?这届人工智能,把你的隐私当成了谈资
-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科技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你是否质疑过,自己的隐私正在被这些高科技“生物”所窃取?事实上,我们的隐私正在处于泄露中。
木子Yanni · 1天前
- 人工智能不智能?一开始方向就错了
-
上个世纪50年代,约翰·麦卡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从此“AI”这个名字就诞生了。随着技术的发展,AI被划分为弱人工智能(简称“弱AI”)和强人工智能(简称强AI)两类,这个概念是由一位美国哲学家提出的,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备自主意识和思维,这就是AI发展的瓶颈。
刘梦还 · 1天前